阅读说明:本文已是第四次修改和完善。以后我们会不定期修改和完善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可算我们事务所资产配置和投资理念的总纲,而我们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理念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不断进化。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作者简介
图片
引言
之所以把本文的标题定为“如何让家庭资产以复利每年15%的速度稳健增值?”,是因为我们这几年在做投顾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至少有一半客户一开始会把长期理财目标定为:希望未来五到十年内家庭可投资资产能以15%左右的速度稳健增值。这个目标要求高吗?有实现的可能吗?如果可以,那么如何实现?看完这篇文章也许你能得到一些启发和思路。
复利和货币贬值的威力
我们先展示一下“复利”的威力,100万本金,复利每年15%的收益率:1年后为115万,3年后为152万,5年后为201万,7年后为266万,10年后为404万,15年后为813万,20年后为1636万,25年后为3292万,30年后为6621万。没想到吧,仅15%的收益率,30年就能增值66倍。如果是单利15%,30*0.15=4.5,也就是30年本金仅能增值4.5倍。
图片
就算到30年吧,估计很多读到这篇文章受启发后,开始更加认真对待投资理财的读者都是中年人了。
前面我们假设100万本金以年化复利15%的速度增值30年,30年后本金变为6600万左右。但是,我们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呀,我们做过测算,大概每十年货币的真实购买力会贬值40%左右,也就是说,30年后的6600万资金差不多相当于现在1500万资金的价值。如果手持现金不理财,30年后的100万元大约相当于现在22万元左右的价值。
图片
复利每年15%,而且还得稳健增值,好美好的目标!
现实情况是,国内目前不需要投资者具备太多专业能力,且不用花太多时间研究就可较轻松投资的稳健型理财工具中,银行存款及国债等的收益率已不足3%,美债收益率虽然当下超过5%,但不可持续;
图片
货币基金,以及各种风险等级较低的银行理财产品、理财型保险产品、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等的收益率大多数不足4%;
图片
主投高等级债券的债基产品(债券型基金),虽然净值走势通常很稳健,但是年化收益率一般不超过5%;
信托和资管等机构发行的“优质”非标债权类固收产品的收益率也只有7%不到了,而且还有踩雷风险;
关键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放缓,未来各种稳健型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率大概率还会继续下降。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家庭资产主要分散配置在预期收益率没有波动或者波动率很低的传统稳健型理财产品上,是无论如何也达不成那美好的目标的。最好的结果也就是略微跑赢真实通货膨胀,使资产不贬值。
大多数投资者听完我们表述的以上事实和分析后,就会识时务地调整自己的财富管理目标。
大概分两种,比较保守点的投资者大概会把目标调整为:我不要求资产每年都能以某个速率区间稳健增值,只要求经济或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多增值,经济和行情不好的时候至少不亏钱,最后十年下来让资产翻一倍左右就行(平均复利年化收益超7.2%)。
比较积极进取点的投资者大概会把目标调整为:我不要求资产每年都能以某个速率区间稳健增值,而且我可以接受经济和行情不好的时候整体资产不升值甚至有亏损,但要求经济或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多赚钱,最后十年下来的平均复利年化收益达到15%左右(资产净增值3倍左右)。
诚然,以我们对国内及国外各种投资品种和理财产品的了解来看,这两类投资者调整后的财富管理目标诉求都不算过分,理论上都可以实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才能大概率达成。
接下来我们就从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来帮这两类客户探索一下达成他们财富管理目标的方式方法。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但是,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如何控制?那就是在投资策略和资产配置上下功夫。
投资策略
大家都知道比起炒股票,炒期货的风险更大,因为杠杆可以放大盈利和亏损。如果用十倍杠杆,那么只要所投资的期货品种有超过10%的价格波动,就可以让本金翻倍或者全部亏完。
图片
假设现在有两个投资期货的高手,他们的投资能力完全一样,不过两位使用的投资策略却不相同。假设他们起初都是100万本金,第一个高手(简称A)选择每次都压上所有本金,第二个高手(简称B)选择每次只投最新本金的十分之一。
第一次投资结束,两个人都盈利了30%,那么A的本金变为130万;B的本金为90+10*0.3=103(万)
第二次投资结束,两个人都盈利40%,那么A的本金变为130(1+0.4)=182(万);B的本金变为10.3*️9+10.3(1+0.4)=107.12(万)
第三次投资结束,两个人都亏损50%,那么A的本金变为182*0.5=91(万);B的变为10.712*9+10.712*️0.5=101.764(万)
第四次投资结束,两人都盈利60%,那么A的本金变为91(1+0.6)=145.6(万);B的变为10.1764*️9+10.1764(1+0.6)≈107.87(万)
第五次投资结束,两人都盈利80%,那么A的本金变为145.6(1+0.8)≈262(万);B的变为10.787*9+10.787(1+0.8)≈116.50(万)
第六次投资结束,两人均亏损30%,那么A的本金变为262(1-0.3)=183.4(万);B的变为11.65*9+11.65(1-0.3)≈113(万)
第七次投资结束,两人均盈利60%,那么A的本金变为183.4(1+0.6)=293.44(万),B的变为11.3*9+11.3(1+0.6)=119.78(万)
第八次投资结束,两人均盈利30%,那么A的本金变为293.44(1+0.3)=381.472(万),B的变为11.978*️9+11.978(1+0.3)≈123.37(万)
第九次投资结束,两人均盈利10%,那么A的本金变为381.472(1+0.1)≈419.62(万),B的约等于124.6万。
第十次投资结束,由于战争原因导致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两个都爆仓了,账户里的保证金都没了,那么A的本金变为0,B的变为12.46*9+0=112.14(万)
图片
各位!同样的投资品种,同样的投资胜率和盈利水平,就是因为采取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导致本金净值波动和最后的投资结果大相径庭!其实,B最后的整体收益应该还能多一点,因为他每次都可以把剩余的那90%的本金去配置一些流动性好的低风险理财产品,从而让整体年化收益高两三个百分点。
现在大家还会认为所有主投期货的基金产品的风险都很大吗?其实,上面我们举的例子属于主观期货(完全由人来判断和交易),如果是由成熟计算机模型来交易的量化投资方式,胜率都不需要高达70%,只要胜率超过55%,并且模型严格控制仓位和回撤,那么其净值的波动率会更低。
图片
接下来我的这个观点可能要颠覆很多人的固有认知,那就是:所有投资品种,包括像投资期货、股票、黄金外汇等这些高波动的资产,只要投资策略得当,都可以把整体投资风险降低到跟投资国债一样的水平。不过,这样做结果大概率会是最终的投资回报水平都差不多。
显然,我们去投资高波动资产肯定不是为了获得跟买国债一样收益水平的结果,否则还不如直接买国债,毕竟把投资高波动资产的投资风险降到很低水平,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普通投资者几乎做不到。
相信现在大家对投资策略的含义应该比较理解了,接下来可以讲资产配置了。
百度百科对“资产配置”解释是指根据投资需求将投资资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之间进行分配,通常是将资产在低风险、低收益证券与高风险、高收益证券之间进行分配。
也就是说,要想做好资产配置,首先要对各种资产和理财产品的特点有一定掌握。因此,我必须先帮大家梳理一下常见资产类别和理财产品,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底层逻辑。
常见资产类别和理财产品的特点和底层逻辑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把所有投资资产分为标准化资产和非标准化资产。而我们常说的基金投资的八大主策略主要是投资标准化资产时产生的。
通常,标准化资产应同时符合以下五个条件:1、等分化,可交易;2、信息披露充分;3、集中登记,独立托管;4、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5、能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如上交所、深交所等)。反之,不同时符合这五个条件的资产,就可归类为非标准化资产(简称非标资产)。
商品房显然是非标资产;
艺术品、收藏品显然属于非标资产;
很多人通过一些国家不承认或不受政府监管的交易平台去投资的贵金属、外汇、数字货币等显然也属于非标资产;
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显然属于标准化股权资产,未上市公司的股权显然属于非标准化股权资产;
商品期货、金融期货、期权等金融衍伸品显然属于标准化资产,而没有证券化的大宗商品、贵金属等实物资产显然就是非标准化资产;
国债、政府债、可转债、ABS、金融债、公司债等可交易流通的债券显然属于标准债权资产;而像P2P理财产品背后对应的信贷资产、信托和资管公司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背后对应的信托贷款、以及像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都属于非标债权资产;
图片
以上所有标准化和非标资产基本上都可以直接投资,当然像很多债券个人投资者是无法直接投资的,只有有资质和实力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如果我们把钱交给专业投资机构帮我去投资一种或某几种资产,那么购买的他们发行的金融产品就叫理财产品。
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年让很多投资人上当受骗、损失惨重、甚至血本无归的投资品种几乎都是非标资产或者主要投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而那些提供非标资产投资项目或理财产品的公司,大多数最后都被法院定性为诈骗或非吸的罪名。
如果你购买的是主要投资标准化资产的理财产品,即便亏损再严重,也不至于遭遇血本无归、变现困难甚至公司直接跑路的情况。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大多数非标资产或者主要投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都处于无任何监管或者无法有效监管的状态,这必然就会产生较大的道德风险,给贪婪、胆大妄为和不正直的人干损人利己之事提供可乘之机!
通常,我们投资股票、期货,或者购买投资股票、期货、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的理财产品,我们的投资款和购买的有价证券始终在受监管的证券账户或者第三方托管账户里,即便是由管理人帮我们去买卖,但是他们自始至终碰不到钱。(虽然这些有价证券的价格有波动,但是流动性却非常好,基本上随时可以卖出变现,收回现金)
但是,如果我们是投资非标资产或者购买投资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我们的投资款最终会直接进到别人的账户,从而受他人支配。
比如信托公司发行非标固收信托产品向投资者募资,最终募集的钱是要给融资方去使用的,而融资方到底拿这个钱去干嘛,很多时候并不好监管,即便得到有效监管,但是一旦融资方整体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那么当初的信托借款能不能回来,能回来多少,什么时候回来,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这其实还算相对靠谱点的非标理财产品,因为至少还对应真实的融资项目。像中植系和安信信托这样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爆雷前的最后几年直接干起了不断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很多非标固收理财产品压根就没有真实底层资产对应,而且干了那么久,监管不也没有觉察或者去干涉吗?!
中植系在完全沦为庞氏骗局以前,募集的大多数钱确实投到了具体项目上,但是很多项目最后都投资失败,甚至血本无归。为什么?因为公司的管理非常混乱,很多项目经理为了发项目赚快钱,市场上别的金融机构不敢接的高风险项目他们就敢接,反正最后出事亏的不是自己的钱。
除了监管和人的层面的道德风险很大外,投资非标资产和购买投资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还有两个很大的风险,那就是投资过于集中和流动性差的风险。
投资过于集中的风险
很多投资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很多时候相当于把钱投到了一家企业,一旦这个企业违约,那么整个本金就可能面临全部或者大部分损失的危险。但是投资标准化资产,往往可以同时分散投资好几家公司,像那些高频量化基金,很多时候同时投资上百家企业的股票,即便有一两个企业出现严重问题导致债券违约或者股票退市,对整体本金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流动性差的风险
非标资产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流动性差,一般没有二级交易市场,只能持有到期或者私下转让。也就是说,即便你发现平台或者融资方很快要出问题,你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深陷其中,无法抽身。但是,如果你买的是标准化资产,大多数时候是可以迅速卖出或者赎回来止盈或者止损,最后不至于血本无归!
上面我们主要说的是非标债权类资产的投资风险,其实非标股权类资产的投资风险也差不多。你投资未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或者购买主投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各种基金产品,都会面临以上所说的一系列风险。
不是吓唬大家,钱是赚不完的,但可以亏的完。我给各位的建议是,除非你很专业或者很有把握,否则最好远离非标资产或者主投非标资产的理财产品。
行文至此,相信大家对各种投资资产的特点和底层逻辑都理解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就该解决资产配置的问题了。
资产配置
“投资有两件事情你永远不知道:第一,明天发生什么你不知道。第二,各类资产的相关性你不知道。”
“但投资有三件事你永远会知道:第一是从长期来看会打败现金。第二是任何一类资产你把它的风险调整到差不多的程度上,它们回报都差不多。第三是在任何一个经济环境出现的情况下,总有一类资产会打败其他资产。”
图片
上面两段话是桥水基金中国区总裁王沿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我严重赞同!王沿先生的这两段话给出了我们必须做资产配置的充分理由。而下面这张近年各大类资产收益表现图,也足够说明些问题。
图片
但是,请注意,资产配置绝对不等于分散投资。
有投资者知道P2P有风险,于是把自己的大部分资金分散投资到七八个平台;
有投资者知道只在中植系旗下的一个财富管理公司做理财风险有点集中,于是在中植系旗下的四大财富管理公司都分散买一些;
有投资者意识到A股2022年大概率没行情,于是把大多数资金分散投资到三四个行业的十几只股票上;
有投资者认为城投债风险挺大,于是把资金分散配置到几只主投城投债的基金产品上;
有投资者知道投资一个城市的商品房风险有点集中,于是在好几个一二线城市分散投资十几处房产
...
请问以上几种投资者是在做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吗?显然不是嘛,因为他们分散投资的资产都是相关性非常高的同一大类资产,一旦这类资产发生系统性风险或者遇到市场行情很差的年份,那么他们的整体资产很可能会大幅缩水。
我们必须要记住,整体本金损失10%,只需要盈利不到12%就可以回本,如果损失50%,那么就需要盈利100%才能回本,回本难度增加了9倍之多!
那么,怎么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配置呢?或者说,什么才是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法。
我们认为可以把资产配置定义为:以不同资产类别的收益情况与投资人的风险偏好为基础,构建一定风险水平上的最优投资组合的过程。
请注意,因为不同资产类别在未来的收益情况可能会有变化,投资人的分析判断能力可能也会不断增强,因此,即便在投资人风险偏好和组合整体风险水平不变化的前提下,也应该适当对资产配置方案进行动态调整,方案绝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你非常保守,财富管理目标是除了地球毁灭、世界陷入混乱、国内经济大崩溃等这些完全不可控风险外,其他的所有风险都不愿意承受,只要在这个先决条件下实现家庭资产的保值就行(跑赢真实通货膨胀)。没问题,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专业投资顾问都能帮你制定出一套可行性很高的资产配置方案。
如果你想快速致富,比如让自己的资产存在十年翻十倍甚至五十倍的可能,那么只要你能承受整体资产在某些年份的亏损可能超过50%的风险,我也可以帮你制定出好几个可行性较强的资产配置方案出来。但是不保证最后一定能实现你的财富管理目标哦。
如果你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介于以上所说的两者的之间,比如未来十年内让自己的资产比较稳健地净增值1倍(平均复利年化收益7.2%左右)或者3倍(平均复利年化收益15%左右),那么,只要你能承受经济不好或者行情不好的年份里整体本金不赚钱或者亏损控制在15%以内,我也可以帮你制定出好几套可行性比较高的资产配置方案。
接下来我将尝试给出把财富管理目标定为“希望未来十年内资产净增值3倍左右(平均复利年化收益15%左右),同时可承受经济不好或者行情不好的年份,整体本金不赚钱或者亏损控制在15%以内”的投资者实现其财富管理目标的资产配置方案的思路。
如何让资产以平均年化复利15%左右的速度增值
根据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法,家庭资产大概划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年内随时要花的钱;
第二部分、发生极端恶劣情况时,保命和托底的钱;
第三部分、大概率可以保本增值的钱;
第四部分、可以承受亏损,但长期投资下来,大概率能大幅跑赢通货膨胀升值的钱。
图片
我总是会抨击标准普尔资产配置法的一些缺陷,因为他把这四部分钱的比例给固定住了。其实,我也能理解发明人这样设计的原因,因为很多人不具备专业投资、持续成长及很强的知行合一能力。但是,如果不对这四部分钱的比例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整,那么大概率是实现不了复利年化收益15%左右的理财目标的,最多实现复利年化7.2%的目标。
对于高净值人群来讲,比如家庭总资产超过1000万,那么留10%一年内随时要花的钱,也有100万之多,很多人可能就直接放银行活期或者货币基金里了,一年下来的综合收益可能1%都不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分散买几个安全等级较高、收益超过3%、期限较短或随时可取的理财产品,那么这10%资金的综合年化收益超过3%是不难实现的。而且资产量越大,或每个月的主动性收入越多,越容易实现。
第二部分是发生极端恶劣情况时保命和托底的钱,标准普尔建议配置20%左右。很多卖保险的人肯定建议你把这20%的钱都配置成各种保障性保险产品。保险肯定是要配的,但真不用配置这么高比例,尤其是资产量比较大的人群。要知道,除了理财功能比较强的一些险种,其他所有返还型保险产品的最终收益都远远无法跑赢通货膨胀,甚至连手持现金都不如。
个人认为,对于高净值家庭来讲,保障性保险最多配置资产的10%。如果你是个悲观主义者,需要足够的安全感,那么与其买那个多保险,还不如储存些实物黄金,或者世界性强势货币,因为万一你所在的国家陷入严重混乱,只有硬通货才会真正救你的命,为你托底。
图片
需要强调的是,因为很多保险产品都是分期缴保费,所以每一年我们在商业保险上的支出占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并不会太高,未来十年内平均每年达到5%,就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假设我们每年给保命托底的钱固定留出家庭总资产的10%左右(如果资产量大,不少了),那么这部分资产长期下来的综合收益大概率接近0%,跟一直手持现金差不多。
第三部分是保本升值的钱,标准普尔建议配置到40%。既然要保本,也就是即便在经济和行情不好时,也要保证这部分本金不发生亏损。那么最保险的做法就是配置安全等级很高的稳健型理财产品了。但是,如果主配这类资产或理财产品,整体年化复利收益大概率很难超过5%。
如此,前三部分资金累计占总资产60%左右,是大头,但整体综合收益却大概率不足3%,那么只能靠剩余40%的资金去博取高收益了。而且这部分资金十年内的平均复利年化收益需超过35%,才能让家庭整体资产的平均复利年化收益接近15%。显然这是极其不现实的,除非你是炒股和期货的高手。
当然,如果你的目标是十年内家庭总资产比较稳健地翻一倍,那么博取高收益的这40%资金的年化复利收益只需要达到15%左右就可以实现,这个难度下降很多,似乎并不难实现。
我们还是继续尝试探索实现“15%”美好目标的思路哈
从上面的分类来看,20%的资金主要是用来消费、应急、保命和托底的,不是用来投资理财升值的,因此,这种用途的钱的比例最好不要减少,甚至当我们感觉到世界越来越混乱时,还可以多增加些比例。那么,我们只能在剩余的那80%的钱的配置上下功夫了。
我建议其中的至少20%的资金在正常情况下(请注意“正常情况”这个用词)只配置安全等级较高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比如安全性较高的债基、长期存款、银行理财、理财型保险、券商集合理财,等等。如果资产量较大,可购买一些投资门槛比较高的理财产品的话,那么这部分钱的平均复利年化收益达到4%左右是不难实现的。
我建议其中至少30%的资金在“正常情况下”主要配置优秀管理人管理的回撤能控制在15%以内的净值化基金产品。比如套利、TO、债券策略、量化CTA、中性对冲、宏观对冲、等等。总之,不管是投股票、还是期货,只要不是纯主观策略的基金产品,很多管理人都可以应用自己的投资策略让基金的净值回撤控制在15%以内。关键是,这些基金都是分散投资标准化资产,不用担心被骗或者踩雷后让自己血本无归。
图片
我想很多喜欢投资固定收益产品、不喜欢投资浮动收益产品的投资者,主要是把风险和波动混同了。事实上,波动和风险是两码事。
P2P的预期收益是确定的,没有波动,你能说他就安全吗?量化高频CTA基金产品主要投资期货,净值确实会有波动,你能说他就不如P2P、非标信托固收类产品安全吗?
毫无疑问,波动不是风险,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才是风险。
如果你对一家上市公司的研究非常深,预判这个公司三年后的利润会从现在的1个亿增长至5个亿。假如现在没有机构资金意识到这个公司未来的发展潜力,估值明显偏低,你以每股10块的价格买入10万股,然而你买入后由于市场行情不好,此公司股票价格下跌至8元,你便浮亏20万。但是,虽然你手里的市值缩水了20万,但是手里的股份数还是10万股呀,如果你坚持持有到牛市来临,或者公司利润达到5亿时,那么此公司一定会上演戴维斯双击,每股价格大概率会上涨到30元甚至50元以上。是的,价值只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图片
为什么很多人拿不住潜力股或者亏损多了会害怕地割肉呢?因为他们压根就对所投资的公司没有深入的研究和价值评估。毫无疑问,投资就是认知的变现,你对世界、对市场、对公司的认知,决定了你最终的投资回报。
请问,同样是投资股票,一个连财务报表都不会看的小散户投资个股时所承受的风险能和巴菲特一样多吗?显然不一样嘛。
因此,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足够的精力去直接搞投资,那么只能去找一些擅长投资某类资产和应用某些策略的资产管理人帮我们去投资。而寻找资产管理人绝对是我们在做资产配置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尤其是对于有些没有宏观分析、大类资产价格走势预判、以及择时能力的人来讲,寻找优秀资产管理人就是最重要的工作,绝不仅仅是之一了。
很多人可能会用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的理论来怼我。布林森的研究显示,美国很多基金的投资收益的91.5%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而个股选择、择时以及其它因素的贡献度合计不超过10%。
请注意,布伦森的意思是我们不要总是沉迷于一种资产的投资和研究,比如个股选择、个股主升浪和牛熊拐点的预测,但其绝没有说研究宏观经济、大类资产价格走势、投资策略、筛选优秀管理人这些工作不重要。事实上,这些工作才是资产配置,也就是产生那91.5%投资收益的核心工作。
图片
现在我们把话题拉回到把其中30%的资金主要配置到净值回撤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权益类基金上的话题来。
个人认为,我们都不需要很强的宏观分析能力。二八法则,我们只要能选出那20%的优秀的管理人,适当分散交给他们管理,十年下来,这30%的资金平均年化复利收益达到8%左右的难度并不大,关键是不用冒踩雷后资产大幅缩水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
现在还剩最后30%的资金需要我们去配置。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前面70%的资金按正常情况来配置,只能为整体资产贡献大概4%不到的收益,那么剩余这30%的资金就得需获得平均复利年化35%以上的收益,才能实现整体本金平均复利年化收益达到15%左右的美好目标。
难度真的挺大。如果把这30%的资金仍然去配置优秀基金产品,扣除基金管理费和超额业绩奖励后,个别年份是可以拿到超过35%的收益,但是长期下来大概率是无法获得35%以上的平均复利年化收益的,那就只能由我们亲自去投资股票或期货了。
然而,你有这个实力和信心吗?如果没有,那该怎么办?要么就是降低财富管理目标,比如降低到8%左右;要么就是不按上面的固定比例来做资产配置,同时努力提高自己对宏观经济、大类资产价格走势、投资策略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在良莠不齐的市场中筛选出优秀管理人的能力。别无他法!
如果你不想降低目标,其实选择第二条路,要比你自己成为股票或期货投资高手要容易的多。因为我们不需要对宏观经济和大类资产价格走势拐点做出多么精准地判断,只需要有个大概的趋势判断就完全够了。
比如通过数据和逻辑推演得出房地产投资性价比在越来越低,应该尽量远离;比如大概判断出2023年美国经济依旧会很强劲,中国经济大概率会弱复苏甚至继续衰退,因此要多配些美元资产,减少人民币资产的配置;比如大概能判断出A股现在处于熊市末期,整体估值很低,虽然不知道A股下一轮牛市具体什么时候到来,但是现在一点点增加对A股资产的配置是大概率正确的。。。
以我的经验来看,一个悟性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人,只要系统学习和经常做复盘两三年时间下来,并且形成自己的一套分析框架,那么对各种大类资产价格的中期趋势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可超过65%,中长期趋势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可超过80%。至于短期趋势的判断,建议放弃,几乎没有人可以把判断胜率提高到60%以上,即便判断对了,也是运气成分居多。切记:总是靠运气投资,迟早要吃大亏的!
如果你真具备了比较强的中期和中长期趋势判断能力,那么,你就非常有机会实现“15%”的美好目标。
如此,那80%可用于投资理财的资金,我们完全不用分成几部分并严格执行设定的投资范围,什么20%的资金必须配置稳健型理财,30%必须配置净值波动和回撤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基金产品。
我们应该这样来做资产配置,比如当你判断A股现在已经是牛市末期,那么就应该一点点增加A股资产的配置比例,甚至可以把之前主配稳健型理财产品的资金一点点往股票型基金或者个股上转移,而且最好多配置纯主观多头,少配置使用量化和对冲策略的基金。
等到牛市确定到来时,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盈利安全垫,便可以继续增加股票资产的配置。而当你发现A股波动明显增加,市场由牛市转入震荡市甚至熊市的概率不断在增加,那么就可以逐渐卖出个股和纯主观多头策略的基金,只保留采取量化和对冲策略来控制回撤的股票型基金。而撤出来的钱,如果认为商品市场有机会,可多配置一些过去,如果发现债市有机会,可多配置些过去,如果都看不准,那么就多配置稳健型理财产品。
很多人为什么在牛市赚的钱后来都亏回去呢?这些人中的很多人其实具备中期趋势判断能力的,为什么震荡市和熊市还要做多头呢?因为他们太自信了。由于在牛市比较成功,因此他们认为即便市场行情不好了,自己也能逆市选出牛股,做出超额收益。
这一点我自己就深有体会,我自己2019-2021年连续三年盈利,加之自己花了大量时间来系统提升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确实也感觉自己专业和认知能力越来越强了,这导致我一度变得非常自信。即便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和疫情加重后,很多宏观和微观数据告诉我2022年A股的风险大于机会,我也认为自己能逆市选出牛股,从而大幅跑赢市场,结果2022年浮亏超过15%,把2021年赚的都亏回去了。
我特别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只专注于投资一种资产,比如只做股票或者期货,只用一种投资策略,比如主观多头,那么你就会跟自己、跟市场较劲,最终大概率会被市场教育的遍体鳞伤,身心疲惫。但是,如果你用全方位资产配置的思维来指导自己做财富管理,那么你就像开启了上帝视角一样,你会发现世界很大、很宽广,每年都会有某类资产或者几种投资策略的投资确定性和性价比很高。桥水基金的王沿说的没错,“投资有三件事你永远会知道。。第三是在任何一个经济环境出现的情况下,总有一类资产会打败其他资产。”
我们这几年服务的有一些年纪比较大或者保守的客户,虽然在我们的影响下,不再固执于做非标固收类产品的投资,愿意配置收益不确定的净值化基金产品,但是他们还是不愿意直接买股票或者配置太多净值波动大的股票型基金。于是我们给一些客户配置了债券基金或者回撤控制不错的低波动权益类基金(中性对冲策略、相对价值策略、量化CTA策略,FOF基金等等),结果就是,这两年主配股票和股票多头基金的大多数客户亏损,而那些配置以上所说基金较多的客户,都稳稳地实现了盈利。
其实早在2020年我和圈子里的朋友就发行了我们一起管理的FOF基金(基金中的基金,也就是成立母基金,然后用母基金的资金分散投资几只我们精挑细选的别人管理的某种策略的优秀基金产品,而且公募和私募基金都可以去配置),其中最早的一只FOF基金,我们通常会分散投资四五个我们精挑细选的债券策略和低波动权益类基金,几乎没有配置过波动较大的股票多头基金。运行三年多下来,每年都是盈利的,包括去年和今年,净值最大回撤在10%左右,平均复利年化收益接近12%,配置了的客户都非常满意。
图片
去年11月份,我们又发行了一个风格偏进攻的FOF基金,此基金主配投资股类和期货类资产的基金,因此波动会比较大一些,2023年至今我们也实现了10%左右的收益,怎么做到的呢?因为我们配置的子基金主要是投美股的指数基金和低波CTA,而今年美股和期货市场的整体表现要比A股和港股好的多。
为什么我们自己做股票敢满仓A股,配置别人管理的基金却不敢配主投A股的呢?大概两方面原因吧,一方面是因为重仓股迟迟不赚钱,不甘心走;一方面是因为太自负了,因为我们相信自己也许可以在市场整体行情不好时逆市选出牛股,但不知道别人行不行,因此就只能去配置我们认为整体表现大概率更好的一类资产了,也就是只赚某类资产贝塔(β)的钱。
我有一个认识多年的老客户,他非常喜欢研究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他坚定认为未来世界的冲突会越来越多,美元的世界影响力会不断下降,那么黄金大概率会越来越受避险资金的青睐。于是从2022年开始,他开始加大黄金的投资,最多时持有将近50斤实物黄金,价值接近1000万,截止到现在的话,整体盈利超过25%。而我因为看不上黄金的那点收益,这两年依旧主配股票,结果就是把2021和2020年赚的大部分钱亏回去了。
图片
各位,这就是放眼全球做全方位资产配置的魅力和优势所在,虽然很难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但是贵在稳健呀。毫无疑问,跑的快,不如活的久!
但是,我可以明确告诉各位的是,主投股票和期货的纯主观策略基金产品一定是我们是否能实现“15%”美好目标的决定因素,而其他资产和策略主要还是为了防守和控制回撤。
我的意思是,我们必须在股市处于熊市末期和牛市初期时不断增加个股或者主观多头股票基金的配置(商品期货也一样的道理),在震荡市和熊市中绝不自负地认为自己可以逆市赚钱,必须坚决减少甚至清仓股票和纯主观多头股票基金的配置,然后增加偏防守性资产和策略基金的配置,最后达到整体资产在经济不好或者市场行情不好时也可赚钱或者少亏损的效果。
累计加权且平均来算,假如我们这80%用来投资理财的资金,在70%的时间里处于偏防守阶段,那么这段时间里整体资金获得年化7%左右的复利收益并不是很难,而30%处于偏进攻阶段时段里时,平均获得年化30%的收益业也并不难。(相当于在十年时间里,只需在三年的时间里年化收益超过30%即可,这要比平均每年复利超过30%的难度小太多)
如果按上面的条件来算十年下来的总收益,会分很多种情况,比如头7年平均复利年化收益7%,后3年平均复利年化收益30%,或者头3年是30%,后7年是7%,而这两种算法中,第一种应该是最小值,约等于5.12倍;第二种是最大值,约等于5.72倍。我们取最小值反推,那么十年本金增加5.12倍的平均复利年化收益大约为17.6%。也就是说,长期下来,这80%用来做投资理财升值的钱可获得年化复利17.6%左右的收益。
假设那20%用来消费、应急、保命和托底的钱的长期年化复利收益只有2%,那么家庭所有资产的复利年化收益即为:0.2*0.02+0.8*0.176=0.1448,也就是14.48%,是不是已经很接近15%的目标了。关键是跟绝大多数时候只配置股类、期货类、商品房等资产中一种资产的投资者不同,我们是动态的全方位资产配置方式,整体资产的波动和风险敞口要小的多。
也可以这样说,那些只喜欢投资一种大类资产的投资者们承受着更大的风险,长期下来还不一定能获得年化复利15%的收益,但懂资产配置的我们,承受着更小的风险,长期下来却很有可能获得年化复利15%的收益。哪种方案更佳,显而易见!
写在最后
我必须再强调一下,我今天所说的达成那“15%”美好目标的思路和方法,必须要求投资者自己或者帮你管理家庭总资产的投顾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各大类资产价格中长期走势(尤其是股票和商品期货这两类资产的)、各种常见投资策略和理财工具、以及基金管理人等的分析判断及鉴别能力,如此,才能大概率达成美好目标。
如果你自己不具备这些能力,也找不到值得自己信赖的投资顾问,那么建议你最好不要直接投资个股和期货,最好大多数时候全部配置稳健型理财产品或者控制回撤较好、净值波动较小的基金产品。
此外外盘期货配资,在任何时候配置主投股票或期货的纯主观策略的基金产品的比例都不要超过20%,如此,虽然长期下来可能连8%的复利年化收益也达不到,但是至少可以保证你比较稳健地跑赢真实通货膨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